半岛BOB质的服务保障客户电商促销旺季的寄递需求,助力业务实现较快增长;圆通业务量增速在“通达系”中表现较为突出,而同行企业增速回落明显,圆通保持较快增长在于公司拥有基础较为强大的快递网络、以及总部产能与服务能力提升,采取了较为积极的竞争策略。
2)国家邮政局公布6月快递行业数据,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15.8%。2025年6月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168.7亿件,同比增长15.8%,快递业务收入完成1263.2亿元,同比增长9.0%。行业支撑扩大内需战略,带动线上消费需求不断释放,快递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上半年,东、中、西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分别为71.6%/19.3%/9.1%,同比-1.4/+0.8/+0.6pcts,行业向中西部拓展趋势有所延续;快递与包裹服务品牌集中度指数CR8为87.0,较1—5月基本持平。
3)德邦物流发布2025H1业绩预减公告,归母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预计下降50%以上。德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为4040.09万元到5240.09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2.81亿元到2.93亿元,同比减少84.26%到87.86%。报告期内,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约206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公司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单位成本亦呈下降趋势,但受宏观环境影响,上游制造业、商贸企业等客户物流需求减少及对物流成本控制诉求增强,行业价格下行压力导致公司单价降幅大于成本降幅,叠加资源投入的影响,公司经营业绩面临阶段性压力。
4)宏川智慧发布2025H1业绩预告,预计归母净利润为负值。广东宏川智慧物流股份有限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母净利润亏损1061.50万元至1724.93万元,同比下降108.00%到113.00%。公司2025年半年度业绩变动主要原因是受行业下游需求减少影响,导致出租率下降,营业收入、毛利率同比下降。
1)国家移民管理局:今年上半年3.33亿人次出入境。7月16日国家移民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25年上半年移民管理主要数据。上半年,全国移民管理机构累计查验出入境人员3.33亿人次,同比上升15.8%;其中内地居民1.59亿人次、港澳台居民1.36亿人次,同比分别上升15.9%、12.2%;外国人3805.3万人次、同比上升30.2%。上半年,免签入境外国人1364万人次,占比71.2%,同比上升53.9%。
2)上市航司发布25H1业绩预告。本周,三大航、海航、华夏分别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得益于二季度供需关系改善、油价下行,各家航司Q2业绩同比大幅改善,按三大航和海航披露的业绩预告下限,Q2各扭亏9亿以上,华夏航空Q2则实现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上半年,上述航司除南航外,归母净利润均实现较大幅度减亏。随着需求持续增长、油汇成本端压力改善,下半年行业有望延续业绩修复趋势,周期反转预期有望强化。
1)特朗普对俄下“最后通牒”,企图用关税逼和:据新华社报道,当地时间7月14日,特朗普在会见北约秘书长吕特时表示,如果俄罗斯没有在50天内同乌克兰
达成和平协议,美国将对俄罗斯征收100%的关税,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等商品的国家征收次级关税。2024年俄罗斯原油海运出口为479.7万桶/日,其中126.6万桶/日流向东亚,181.3万桶/日流向南亚,152.7万桶/日流向欧洲BOB半岛。若美国对购买俄油地区施加关税,或将导致俄油出口受限,油价或大幅上涨。预计部分欧洲进口需求转向正在增产的中东地区,这在红海持续绕航下,将利好VLCC运力需求。同时,油价上涨或导致OPEC+进一步复产,增加油运需求。
2)美国海事振兴计划面临系统性停滞:多重因素影响下,美国海事振兴计划近期正陷入系统性停滞甚至反转,标志性事件为特朗普政府关闭白宫造船办公室。内部层面,多项推进遇阻:《SHIPS法案》在国会陷入僵局,部分高级官员与本土船东对商业船舶建造计划持观望甚至态度,导致2025年上半年美国国内新船订单为零,造船企业信心低迷。外部合作趋冷:美韩船舶建造合作因韩国政局变化降温,美方在关键战略航道影响力有所削弱。
3)本周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下降:SCFI综合运价指数较上周环比下降5.0%,至1647点。其中,上海-欧洲/地中海运价分别环比变化-1.0%/-5.2%;上海-美西/美东运价分别环比变化-2.4%/-13.4%;上海-东南亚运价环比下降2.0%。
5)本周成品油轮运价上涨:BCTI指数较上周环比上涨10.2%,至594点。LR1中东-日本环比上涨16.8%;MR-太平洋/新加坡-澳洲/大西洋分别环比变化+3.6%/-2.7%/-13.5%。
7)本周新造船价指数下降:新造船价指数较上周环比下降0.16点,为186.63点;
油轮/散货船/干货船/气体船船价指数较上周环比变化持平/持平/-0.22点/-0.22点;当月集装箱船价指数较上月环比下降0.10点。
8)本期PDCI下降:7月5日至7月11日,新华·泛亚航运中国内贸集装箱运价综合指数(XH·PDCI)报1027点,环比下跌34点,跌幅3.20%,其中东北至华南/华北至华南/华南至东北/华南至华北指数分别环比-4.53%/-9.82%/-4.24%/-2.35%。
9)上周中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集装箱吞吐量下降:2025年7月7日-7月13日中国港口货物吞吐量为2.60亿吨,较上周环比增长0.21%,集装箱吞吐量为647万TEU,较上周环比下降0.87%。
1)海南高速发布2025H1业绩预告,预计归母净利润为负值。海南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母净利润亏损2400万元–3500万元,同比下降182.18%-219.85%。公司2025年半年度业绩较上年同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联营企业投资收益下降。
2)7月7日-7月13日全国物流保通保畅有序运行。根据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监测汇总数据,7月7日-7月13日,全国货运物流有序运行,其中:国家铁路累计运输货物7960.2万吨,环比增长1.47%;全国高速公路累计货车通行5307.6万辆,环比增长0.19%。
航空:1、行业供给长期低增长,需求有望受益宏观回暖,长期供需差趋势明朗带动板块弹性上行,短期订票数据有望回暖,当前处于预期反转阶段,具有配置价值。重点关注公司:华夏航空、中国国航、南方航空、中国民航信息网络、吉祥航空。2、飞机产业链OEM&MRO双产能困境推高二手飞机紧缺度,中期内难以有效缓解,美债降息背景下,航空租赁利差有望持续走阔。重点关注公司:渤海租赁、中银航空租赁、Aercap、AL。
快递:当前快递需求坚韧,终端价格总体处在历史底部水平,下行空间有限。通达系快递受价格战影响估值下杀,当前板块龙头估值安全边际充分,可作为底部长期
配置;顺丰、京东物流有望受益顺周期回暖以及持续降本,业绩弹性相对更大,业绩与估值存在双升空间。建议关注:1)中通快递:行业长期龙头,经营稳定,股东回报已超8%;2)圆通速递:份额显著增长,网络健康,智能化领先优势或二次打开;3)申通快递:产能与服务双升,加盟商体系改善,阿里潜在行权;4)顺丰控股:需求坚韧增长,成本管控持续深化,经营潜力持续释放,在资本开支下行期股东回报不断提升。
供应链物流:1、深圳国际:华南物流园转型升级提供业绩弹性,高分红下有望迎来价值重估。2、快运格局向好,行业竞争放缓,行业具备顺周期弹性,建议关注:1)德邦股份:精细化管理及京东导流催化下盈利具备较强确定性;2)安能物流:战略转型及加盟商生态优化下公司盈利改善明显BOB半岛,规模效应释放下单位毛利有望持续提升。3、化工物流:市场空间较大,行业准入壁垒持续趋严,存在整合机会。化工需求改善下,龙头具备较大盈利弹性。关注:1)密尔克卫:物贸一体化的商业模式具备较强成长性;2)兴通股份:商业模式清晰,运力持续扩张下业绩确定性较强。
航运:1、看好原油运输受益于OPEC+增产周期与美联储降息周期的基本面向好,中东地缘不确定性或增强VLCC运价弹性。随着OPEC+增产接连加速,预计2025年Q4油运市场景气度或有明显提升,建议关注招商轮船、中远海能、招商南油;2、看好亚洲内集运需求中长期成长性,全球供应链多元化是核心,美国关税刺激是催化剂。同时BOB半岛,集运小船运力青黄不接,有限新船难以满足存量替代和需求增量BOB半岛。建议关注海丰国际、中谷物流、锦江航运。3、看好散运市场复苏,环保法规对老旧船队运营的限制推动有效运力持续出清,叠加2025年底西芒杜铁矿投产与未来美联储降息周期后期对全球大宗商品需求的催化,预计散运市场将持续复苏。建议关注招商轮船、海通发展、国航远洋。
船舶:船舶绿色更新大周期尚在前期,航运景气+绿色更新进度是需求核心驱动。2024年10月以来,受航运市场低迷、地缘事件冲击和环保法规待定等因素影响,新造船订单较弱,导致新造船价持续调整。造船产能在经过十余年行业低谷出清后,持续紧张。即便订单同比下滑,船厂订单仍饱满。展望后市,制约新造船市场活动的三
重因素有望缓解或向好:油散市场景气度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开始提升、全球脱碳法规有望在10月正式立法、地缘事件影响或在下半年有所缓和。同时,造船企业预计将进入利润兑现期。建议关注中国船舶、中船防务、中国动力。
港口:供应链陆海枢纽BOB半岛,格局趋稳重视红利。港口作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经营模式稳定,现金流强劲。随着行业资本支出增速放缓,建议重点关注板块红利属性和枢纽港成长性,建议关注唐山港、招商港口、青岛港、北部湾港。
公路铁路:1、中原高速:路产结构年轻,加权平均剩余收费年限为17年,2026年郑洛高速通车或将助力业绩增长。控股股东拥有众多省内资源,房地产业务承压下,具有较大资产优化空间。2、四川成渝:公路收益稳健,成乐高速与天邛高速25-26年产能爬坡有望助力业绩增长。公司持续推进债务置换,财务费用持续节降。3、东莞控股:高速主业优势夯实,高分红承诺稳定股东收益。
风险提示。1)宏观经济下滑风险,将会对交运整体需求造成较大影响。2)快递行业价格竞争超出市场预期。3)油价、人力成本持续上升风险。运输、人工成本作为交通运输行业的主要成本,可能面临油价上升、人工成本大幅攀升的风险。